原創 華商韜略 2020-11-18 15:36:25 閱讀量:
圖片來源于網絡, 侵權必刪
文 | 華商韜略 閆瑢
港股之王騰訊,不同于硅谷精英們的熱血創業史,初期僅是一個只有五個人的“深圳小作坊”,而馬化騰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:如何才能讓這個陷入四面楚歌的小作坊活下去?
眾人只知老馬是程序猿,卻很少有人知道他作為天文愛好者對生命有著獨特的洞察。宇宙浩瀚無邊際,人類渺小如塵埃。所以,作為程序猿的他本可以“兩耳不聞窗外事”,一心只敲代碼,但想用力給生命留下印記的他選擇了“不要溫柔地走入那良夜”。
1998年11月,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合資注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,之后又吸納了三位股東:曾李青、許晨曄、陳一丹。雖然公司只有五個人,但他們頂尖聰明又各有專長。馬化騰是 CEO(首席執行官),張志東是CTO(首席技術官),曾李青是COO(首席運營官),陳一丹是CAO(首席行政官),許晨曄是CIO(首席信息官)。
圖片來源于網絡, 侵權必刪
一次偶然的機遇,讓OICQ(QQ的前身)有了誕生的契機。
馬化騰在廣州電信的信息港上“閑逛”,無意中看到一個招標新聞,廣州電信想要購買一個類似ICQ的中文即時通信工具,正在公開向全社會招標。于是,騰訊拿著OICQ的產品文檔去競標,但以落選告終。
產品在自己手上,用戶又瘋漲,運營OIC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。沒錢買服務器這時候成為了騰訊發展的核心矛盾。萬般無奈之下,馬化騰的團隊夜以繼日地接一些瑣碎活兒,為的是能夠賺到一點點錢,用來養活OICQ。
在馬化騰為資金犯難的時候,起了要把OICQ賣掉的想法。于是,他先后和四家公司談判,卻都以失敗告終。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。
圖片來源于網絡, 侵權必刪
1999年下半年,互聯網在全球開始升溫,受昔日老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,馬化騰拿著20多頁、改了6次的商業計劃書尋找國外風險投資,最后碰到了IDG和李嘉誠兒子李澤楷的盈科數碼,他們給了OICQ220萬美元的投資。
值得一提是,一度花220萬美元收購了騰訊20%股份的李澤楷并沒有堅持到最后。
因為互聯網泡沫的原因,當時基本沒人看好騰訊,李澤楷也想把這個燙手的山芋轉出。
在2001年的時候,有一個“傻老外”出現了,他個人非常看好騰訊的發展前景,所以不但愿意接下 IDG以及李澤楷拋售的股份,還將騰訊估值到6000萬美元,這個估值相當于IDG對騰訊估值的11倍。
這個“傻老外”就是南非MIH集團。這筆交易后,李澤楷拿到了1260萬美元,也算小賺一筆。
不過,從后來騰訊發展看,這是一筆相當不劃算的交易。若李澤楷長持這批股票到現在,那么他身價至少在1200億美元以上,甚至一度有機會拿下世界首富,超越自己的父親李嘉誠。
不過多虧了李澤楷這筆錢以及后來南非MIH的接盤,被注血的QQ煥然一新。短短幾年間,騰訊創造了一個龐大的虛擬帝國,讓“海角天涯”變得“近在咫尺”,讓QQ聊天室變成了一代人的記憶。縱然互聯網行業風云變幻,堅韌的騰訊也在商業史上留下了濃烈的一筆。
曾經的“深圳小作坊”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互聯網巨頭,雖然互聯網企業普遍短命,但它站在行業之巔用一個個商業奇跡告訴人們“不要溫柔地走入那良夜”。
——END——
歡迎關注【華商韜略】,識風云人物,讀韜略傳奇。
版權所有,禁止私自轉載!
如涉及侵權,請聯系刪除
?
昨天 21:10
理財 · 昨天 18:30
昨天 18:12
股票 · 昨天 17:01